春江花月

一切都是枉然,一切都微不足道。为什么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呀——莫泊桑

几生修得到梅花——关于《琅琊榜》的胡言乱语(一)

一、部分台词解读

   如果把梅长苏横笛截江时那番温文尔雅、暗藏杀机的话翻译成普通话(普通人说的话),是这样的:双刹帮与江左盟一向毗邻(你们一向很老实,今天为什么犯规呵),今日季帮主亲自驾到(你闯进我家了),长苏怎可不来迎候(惊动我亲自出马了)。既然到了江左的地界(这是我的地盘),各位就是我的朋友(别给脸不要脸),幸好双方没有打起来,尚有余地(犯罪未遂,可以从轻),江左盟愿意代为调停(这事我管定了),如果是杀人的买卖……(敢犯我规矩者……)季帮主交朋友可要小心了(你朋友的帐,我可算你头上的)。这么久了,我还没听过这么蠢的话呢(还没人敢得罪我呢江水如此寒冷(我这么生气),开春之前,就不要下水做生意了(既然不是你指使的,那就饶你一命。死罪可免,活罪难饶,罚你们停业整顿半年,滚吧。)

——编剧能写出这种字字机锋的台词,日常生活中,一定是洞察人心、特别擅长与人谈判的(甚至是笑里藏刀的,呵呵)。

 

景琰说话很有趣:多数时候是反讽。一出场,第一句是和郡主打招呼:“郡主这是要外出吗?”,第二句就是反讽夏冬:“不会又是什么谋逆的大案吧?”(观众初闻时还不知道他是反讽,等到赤焰案的真相一步一步揭开时,才明白。)然后,冠冕堂皇地搁下一句:“我还要赶去见驾,告辞。”,一骑绝尘,留下被噎得说不出话的夏冬风中凌乱(其实你不过是赶去宫门外晾着罢了)。哎~~~,有个当皇帝的爹就是好呵,至少可以拿来做个借口呵,在皇帝面前不得宠,不妨碍他在臣子面前牛气冲天呵。——其实景琰真的是赶去见驾,相信我确实理解了剧情的。

景琰见驾时,三兄弟的台词挺有趣的:太监再次通报靖王在殿外侯旨,皇帝没反应(没听见?),太子冲太监呵斥:“吵什么……”,誉王无论一开始听没听见,反正现在肯定听见了,他看了看太子,一声不吭。一个多时辰后,景琰总算进殿了。太子先发难:“你怎么搞得风尘仆仆的,……blablabla……你眼中还有没有父皇呵?”;景琰正色正声:“儿臣在西山营接父皇旨意,明令三日内必须入京,故一路快马加鞭赶回,未及修饰形容”。注意,景琰说话时,是抬起头向着皇帝说的,他根本没理太子。几句话向皇帝洗 清了自己,给了太子一记棉花拳。太子碰了个软钉子,不甘心,继续找存在感:“萧景琰,本宫在问你话呢。我管教你是为了你好,你竟然还敢狡辩,你还有理了”。景琰没吭声,一直在看热闹的誉王开口了:“景琰一向是这个脾气,皇兄又何必当着父皇的面和他争辩呢。”,表面上誉王是给景琰解围,实际上是强调了“景琰就是这个脾气”,既损了太子,又坑了景琰。果然,皇帝有点疲惫地制止了他们,责备景琰:“差事办得好,怎么脾气就没一点长进呢?这随意顶撞的毛病,就是不改。朕也懒得教导你,行了,回府去吧。”本来,景琰进来时,皇帝是伸长了脖子、满脸期待的(真的,演员有个伸脖子的动作),这会儿,连教导都懒得教导了,誉王,你真会挖坑;景琰,你真是宁折不弯;太子,你真是色厉内荏,除了拉大旗作虎皮、摆架子、扣帽子、虚张声势之外,就没别的本事?白得罪了景琰一回,还被誉王捡了便宜,就这智商,用不着苏兄,誉王就能搞掉你。三兄弟的性格、面和心不和的关系,皇帝对三个人的态度,尤其是对景琰既不喜欢又信任又无奈的心态,一场戏全表现出来了。

景琰说话反讽,有很多场。靖苏在掖幽庭相遇时,景琰:“能进到这宫墙之中,又有郡主相陪,岂会是寻常白衣”,这句话还正常,下面就别扭了:“想来是我不在宫中已久,孤陋寡闻了。”听听,这酸醋味儿,不知道的,还以为你爱郡主、嫉妒梅长苏和郡主“廊下谈心”呢。苏兄表示要救庭生,景琰:“像庭生这样的罪奴,宫中少说也有数百个,他有何特殊之处,可以引起你的特别注意?”咳,特殊之处不就是你的关心吗,你还问别人?果然郡主马上以你之矛攻你之盾了,被问得答不上来了吧?总算苏兄给你个台阶下:“靖王殿下常年征战在外,宫里的事情难免照应不过来。我要是能把庭生接出来,殿下不是少了桩心事吗?”哎,等等,苏兄,你第一次见到靖王,就和人家说“心事”?真没拿自己当外人。一样是说话反讽,梅长苏说得温文尔雅,关怀备至;靖王说得剑拔弩张,疑神疑鬼。不怪苏粉数量完爆靖粉呵。

审完侵地案,誉王得了赏赐,靖王得了夸奖。靖王出殿门,誉王喊住靖王,blablabla,,“我马上派人把那些绫罗绸缎送到你府上去”,哎~~~~~誉王,你这点出息,怎么能成大事。刚才皇帝偏心眼赏赐的时候,你说一句:“这次审案,多赖景琰之力,儿臣无功不受禄,父皇还是把这些物品赐给景琰吧。”一样是送东西,人情做在明面上,让皇帝知道你谦恭友爱,让靖王欠你人情,多好!这私相授受,皇帝没看见,靖王还不领情,你亏大了。你现在拿着锦缎来卖好,别说靖王这有骨气的,就是俺这有脾气的,也受不了你这样送法:故意恶心我是吧?故意形容我是吧?我靖王府就穷到这地步,想穿几匹锦缎都得靠你送?没你送,我还一辈子都穿不起了?誉王惯于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品性,暴露无遗呵——真想知道,誉王到底送没送;送了的话,靖王收没收;收了的话,有没有回礼;回的话,回什么了。

景琰说“誉王兄往年请过我吗?”的时候,表情很好玩:绷着脸一本正经,却又让誉王看得出他说的是反话。哈哈,景琰的促狭小心机,是和小殊学的?果然誉王知道自己谎话穿帮,尴尬了一秒钟。好在他反应快,马上转圜:“往年请帖都没送到吗?……今年我亲自去送。”景琰沉默一会,表情松懈下来了,他应该是不想再和誉王废话了吧,一句话结束了敷衍:“应该去给五哥五嫂请安的”。

立雪那场戏里,景琰的反讽就不举例了,举不胜举呵。印象最深的是:苏兄表示一力承担救人事,要靖王不要参与,景琰说“我不相信你”,蒙大统领无奈地劝谏:“殿下你再考虑考虑,苏先生不是这样的人”景琰那句:“在我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,苏先生做过什么事情,心中自然清楚。”(电视剧33集31分左右,我总算明白大家说的耽美味出在哪了。这哪是主君和谋臣谈话,甚至也不是朋友间谈话,这明明是恋人闹别扭,一个梅黛玉一个萧宝玉嘛。——其实,景琰只是当着蒙大统领的面,给梅长苏留面子、不揭梅长苏老底罢了,我相信编剧不是这么耽美的人,真的不是。

 

 

 

景琰说话也不是全反讽的,咱们也得说句公道话。天牢听壁角出来时,夏冬晃了一下,景琰马上扶了一把。夏冬低头说了一句:“对不起。”,景琰回答:“小珠不会怪你的。”。夏冬是道歉过去错怪了靖王,靖王却解释“小殊不会怪你。”,潜台词是:我从没怪过你;你不用愧疚错怪了小殊,小殊能理解你。夏冬最愧疚的,应该是恨了林家十二年吧。景琰的解释,直指夏冬最愧疚的情感部分。景琰的的宽宏和体察人心,六个字便表现出来了,作者真是强手。好像全剧里,景琰就和夏冬说过这么两次话。

二、

 

梅长苏在城门前仰望的镜头,如果是靖苏CP的话,可以配一个标题:别后相思空一水,重来回首已三生。(苏凰也能配,只是不如靖苏贴切,因为景琰家在金陵,在长江边;霓凰家在云南,好像不在长江边。) 

掖幽庭靖苏相遇,可以配标题:十年重见,依旧秀色照清眸(两人都秀色可餐)

从王凯公开的经历来看,他出身很平凡。但是“萧景琰”的扮相却是前所未有的贵气,是我见过的最有贵公子气的古装形象(苏兄除外)。所以“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”什么的,也不是绝对的。如果天赋高,有个好指导,请个好服装师、化妆师,一代就能做到,哈哈(说的好像你能做到似的,呵呵)。

王凯也是摸爬滚打也来的。但是他的眼神却像儿童一样真纯。尤其是那笑容,像孩子一般天真明朗,究竟是他得天独厚呢,还是相由心生呢?

 

 

 

 

三、

 

如何具有梅长苏那样的魅力?必要条件:1、相貌风度超尘脱俗。从来“才貌双全”是才子标配,要是长成潘长江赵本山,任你是麒麟才子、凤凰才子,都没观众迷恋你;2才智通天、性格接地。才智自不待说,梅长苏最吸引人的,是他和各种人物相处时的不同性格;在蒙挚面前是活泼还带点顽皮的弟弟,在飞流面前是慈爱的兄长,在睿、津面前是成熟稳重的良师益友,在黎纲甄平面前是既严厉又平易近人的领导,在霓凰面前是深情隐忍的恋人,在靖王面前是犯颜直谏的忠贞下属,在蔺晨面前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、可遇不可求的知己,。就是对着太子、誉王,也是风度优雅(但是立场坚定)。天牢诱谢玉自供罪状时的成竹在胸步步紧逼,悬镜司对阵夏江时的胡搅蛮缠虚虚实实,一个十全九美的梅长苏出现在观众面前,各种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萌点。比起冷冰冰的靖王,温柔慈爱、风趣幽默、富有人情味的“江左梅郎”宛如寒夜中的一把火;3、神奇的经历和弱不禁风的体质。从“城最亮”(呵呵,这个词)到双榜首,激起读者/观众的敬佩和爱慕;从雪夜薄甲到病骨支离,激起读者/观众的保护欲。我难得有机会,能呵护下这个钢铁般坚强、冰山般冷峻、冬阳般温暖、春风般柔和的人,自然是感动得热泪盈眶、高兴得欢呼雀跃了。。这就是“爱比被爱更幸福”的原理。要可爱,男人要会示弱,女人要会撒娇。4、精神境界。拒绝换血的高洁和通达;宣告 “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”的正气,放弃姓名、身份的胸怀,捐躯赴国难的壮举,使梅长苏这个人物超越了此前所有的古装角色,诸葛亮之智、唐太宗之能、岳飞之忠、霍去病之勇集于一身。这个人物,让所有人爱、敬、慕、思、恋、迷。(我刷了几遍剧集、熟悉了剧情之后,就不再按顺序看,而是专挑梅长苏的片段看。)

 

 

注:先放这些,口水文,大家随便看看。也许有(二),也许没有。如果有下篇,就讲靖苏关系。

 

评论(21)
热度(80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春江花月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