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江花月

一切都是枉然,一切都微不足道。为什么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呀——莫泊桑

琅琊权谋如儿戏之一(情丝绕篇)下

下、萧景琰训斥梅长苏的点是什么?

靖王训斥梅长苏那一节 ,大约是靖王第一次招黑的情节(昨天我看视频,弹幕上还一片骂靖王的)。那么,靖王训了梅长苏什么,训得有没有道理?

书版:

靖王冷笑一声,“提醒她防患于未然,不过是个小小的人情,也不能趁机让越妃和太子加罪,你当然不满足了。现在的结果多完满,我拼死相救,场面激烈,郡主对我感激不尽,将来一旦有所争斗,云南穆府自然会大力支持我。这就是你想达到的目的,对不对?”

梅长苏有些怔忡,慢慢转动着眼珠,半晌方道:“难道殿下以为,我是故意隐瞒郡主,好让事情一步步发展下去,以谋取最大的利益?”

 “难道不是吗?”靖王紧紧地盯住他的眼睛…………““你听着,苏哲,”萧景琰的声音仿佛是从紧咬的牙根中挤出来的一般,“我知道你们这些谋士,不惮于做最陰险最无耻的事情,我也知道你们这些人射出来的冷箭,连最强的人都不能抵御。但我还是要警告你,既然你认我为你的主君,你就要清楚我的底线。霓凰郡主不是那些沉溺于权欲争斗的人,她是十万南境军的总帅,是她承担起了军人保国护民的责任,是她在沙场上浴血厮杀,才保住你们在这繁华王都勾心斗角!象你这样一心争权夺势的人,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军人铁血,什么是战场狼烟的。我不允许你把这样的人也当成棋子,随意摆弄随意牺牲,如果连这些血战沙场的将士都不懂得尊重,那我萧景琰绝不与你为伍!听明白了吗?”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剧版:

靖王:“我找苏先生来,是想问问,昨日霓凰郡主在宫中遇险之事。”

苏兄:“这件事不是圆满解决了吗?”

靖王:“确实圆满,我拼死相救,郡主对我感激不尽,将来一旦有所争斗,云南穆府自然会大力支持我。这就是你想达到的目的吧?”

苏兄:“难道殿下以为,这件事是我刻意为之?”

靖王:“我没有这样说。无论郡主遇险时,你做过何种提示,我理解,你很难保她万全。我也佩服先生瞬间的应变和安排。我想提醒先生的是,如果今后再有此类情形发生,应早与我知会。我既不想郡主这样的忠良之辈,被朝中奸佞构陷;也不想先生你,把他们铺作我进阶的路石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……我不允许你把这样的人也当成棋子,随意摆弄随意牺牲,如果连这些血战沙场的将士都不懂得尊重,那我萧景琰无法与先生共谋大事。“

剧和书共同的地方是:靖王给梅长苏定下规矩:不许利用浴血奋战的将士谋私利。剧中多出来的一条是:靖王要求梅长苏以后遇到类似事件必须提前通报。无法确定的一条是:剧版中,靖王是否以为梅长苏故意让郡主遇险,以谋求最大利益?从下一句台词“无论郡主遇险时,你做过何种提示,我理解,你很难保她万全“来看,靖王没有认定梅长苏故意让郡主遇险。他认为梅长苏无论如何提示,都避免不了郡主在深宫中遇险。靖王说的“及早与我知会”,应该是指:你进不了深宫,但是我能。我及早知道,就会可以提前破坏阴**、准备救人。

综合书版和剧版,靖王训斥梅长苏的点是:1、没有提前通报靖王;2、没有准确提醒郡主,(涉嫌)故意让郡主遇险,以谋求最大利益;给梅长苏定下的规矩是:不许把保国护民的军人卷入权势斗争中来。

那么,梅长苏是不是故意让群主遇险?

我的答案是:是的。从第一天晚上梅长苏知道情丝绕阴*,到第二天当面警示郡主,时间至少过了8个小时。梅长苏明明“有多种办法”可以避免郡主遇险:1、知道阴*后,立即修书一封,让蒙挚送到穆王府去(蒙挚也不用露面,只要把信扔到穆府有人能看见的地方就行);2、立即修书一封,第二天一早就让人送到穆王府,要郡主亲收;3、修书一封,第二天见到郡主时当面交给她。——这三种法子,好处是可以在信里详细说明情丝绕的危害性,避免当面“不好细说”的尴尬;4、当面告诉郡主:“后宫有人要用‘情丝绕’暗算你。这是一种迷药,会让女子丧失神智,从而犯下不可弥补的大错。比武结束后,你立刻出宫,以后也不要进宫,不要和后宫娘娘有来往。”郡主当然不知道“情丝绕”是什么,但是面对着“不了解,但很严重”的危险,反而会更加警惕;5、告诉景睿豫津:“明天你们跟定了郡主,她到哪你们到哪,一直跟到她回到穆王府”,以景睿豫津的聪明和身份,自然能把情丝绕搅局了;6、请长公主第二天进宫,找理由呆在昭仁宫/正阳宫不走,请靖王找由头缠住誉王/太子,让阴*没机会实施;7、上面说的都是废话,梅宗主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:“找人上门挑战,打得他们不能出门。”可惜,我们这位“料敌机先,算无遗策”的麒麟才子、江湖霸主,真正的解决方案却是这样的:什么都不做,语焉不详地提醒郡主“小心后宫娘娘的手段”后,就等着郡主“聪明机变”了!然后郡主就真的遇险了!有一个法律名词,叫“间接故意”,指的是“虽然不追求这种后果,但是放任这种后果发生”,看看梅长苏上面的表现,说梅长苏是“(间接)故意让郡主遇险,以谋取利益最大化”,没冤枉他吧?你可以说他是疏忽大意了,但是,靖王节制巡防营时,梅长苏不是说:“若是把成功的机会都押在对手的选择上,那便是下下之法。只有到了无论对手怎么选择都有相应的解决之道时,才算稍稍能掌住大局”?怎么这时候就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郡主的聪明上呢?——梅宗主,你说这几句话时,想到过情丝绕这件事么?

自然,上面的七种解决方案是未婚夫林殊该做的,君子之交的梅长苏并没有义务想得这么周全,他只要提醒一下郡主就尽到责任了。“聪明人不需细说,听不懂活该倒霉”。但是,梅长苏确确实实没有向靖王通报情丝绕阴*,没有让靖王及早准备救人.靖苏凰三人会面时,比武尚未开始,梅长苏有足够的时间向靖王通报这一阴**,但是他一个字都没说(倒是有功夫聊闲天)。比武结束出武英殿,梅长苏仍然来得及向靖王通报,但是梅长苏还是什么都没说,还是在聊闲天。郡主被请走后,梅长苏和豫津景睿一边走一边聊,豫津提起打马球的时候,三个人已经远远离开武英殿了,说明时间过去很长一会了。一直到豫津提起廖廷杰的名字,梅长苏才急忙安排救人,此时郡主已经在昭仁宫中饮下了情丝绕,情况危急到了“我只要晚去一步,郡主便会被他们带入后院,到时就算我再勉力拼冲,只怕也救不出她”。把事情拖到千钧一发之际才救人,把救人的希望寄托在靖王的奔跑速度上,你说梅长苏不是放任后果发生,而是真心想救郡主,能让靖王信服么?所以,靖王认为“梅长苏故意让郡主遇险”,不是误解,不是猜疑,而是他基于了解到的事实,最可能得出的结论。

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,郡主遇险,靖王一点错没有,梅长苏错得离谱。靖王训斥梅长苏时,并没提到自己受到的损失,而是警告他“不许利用将士作党争工具”,义正辞严,可是观众的同情却全在梅长苏身上,都觉得靖王乱猜疑、乱扣帽子。其原因,除了剧作大力宣扬“苏兄对霓凰如何情深似海隐忍不言相见不相认默默守护、知道霓凰遇险时如何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纵横捭阖筹谋万全”之外,我的解释是:靖王没吐血,不会撒娇卖惨。你看,梅长苏一听到豫津约了廖廷杰打马球,立即大口吐血,那又急又悔又惊慌又愤怒的表情,马上让观众万分同情,根本就不去想“他为什么不提醒郡主情丝绕有多厉害”。而靖王呢,不吐血也就罢了,还耍帅,又耍不好,成了“滚筒洗衣机”;训斥梅长苏的时候,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(虽然他比起一个江湖白衣,本就高高在上);书版中,作者更是直接上阵替梅长苏叫屈了:“梅长苏的心头涌起一股热潮,唇边也露出了一丝惨然的笑,不知道什么是军人,什么是战场么?也许在十二年前那场寒冬的雪中,心凉了,血也凉了,但那些烙入骨髓里的东西呢,是不是也凉了?”,时时刻刻不忘告诉读者“梅长苏多惨、梅长苏多伟大”,这让心疼苏哥哥的观众怎么喜欢靖王呵?如果靖王听到霓凰遇险,也大吐几口血,估计会少挨观众几句骂吧——所以说,闷头做事是不行的,一定要会宣传会煽情会卖惨。毕竟,群众的眼睛是色盲的。

这种古怪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?是作者改编剧本的时候,“改前不改后”造成的。书版中,梅长苏没有提醒郡主“情丝绕”,是因为不需要再提。他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郡主“要小心皇后和誉王”:无论什么样的危险,只要隔断了危险源,自然也就安全了。郡主也确实遵从了梅长苏的嘱咐。但是剧中改成了梅长苏不知危险源是哪方,这时候再不提醒郡主危险的紧迫性和严重性,就不合情理了。郡主在梅长苏警告她“小心后宫娘娘的手段”后,只防皇后,不防越妃,也不合情理。

所以,书版中,梅长苏没有提醒郡主“情丝绕”,是失误。剧版就大像故意了。

书版中,梅长苏的错误是合乎逻辑的:长公主传导了错误的信息,把消息来源由谢玉改成谢弼,从而导致梅长苏误判。长公主这么做,我想原因大约是:1、长公主不想让外人知道谢玉与这种卑鄙无耻的阴**有关联,她想给谢玉、谢家留点面子;2、长公主不想让梅长苏联想到她自己,想给自己留最后一层遮羞布;3、长公主不知道谢玉和谢弼分属两个阵营,她以为改成谢弼没有关系;而梅长苏也没想到,长公主诚心诚意来救人,却在关键问题上作了篡改。郡主也没想到梅长苏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“要小心皇后和誉王”居然是错误的判断。这倒像冰海沉船一样:每个人都错了一点,加一起,就成了一件很大的错误。但是剧版中,静妃就没看清楚那个宫女是谁,也就无法知道是皇后、越妃中的哪一方;长公主更不可能猜出是哪一方,梅长苏也无法断定是哪一方,梅长苏的应对措施还是照抄书版,就莫名其妙了。

其实,说了半天,情丝绕事件,根本就是可以避免的:郡主不去后宫做客就行了。明知有人要算计你,还要去赴宴,不知这是什么精神?要说郡主是不想得罪皇后吧,你去了人家家里做客,却不喝一口水,不吃一片食,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对方:“我怕你下毒”?这比根本不去,更得罪人吧?而且,越妃一拉,立即就走,才是把皇后得罪到家呢。比武结束后立即就走,让皇后根本就没机会请你,那就根本谈不上得罪。何况,郡主连皇帝都敢得罪,还怕得罪不得宠的皇后?

附注:1、 @养草为兰草 有一个问题:书版中,梅长苏推理出想暗算郡主的是太子后,才判断出谢玉是效力太子的,这个情节合理么?

2、情丝绕阴**,是越妃和太子一方搞的,而非皇后,看来,出身言氏的皇后,还是有教养的。夺嫡可以,贪污受贿可以,但是太下三滥的事情还是不做的。

3、书版中,情丝绕阴**的主意似乎是谢玉出的,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。虽然谢玉人品不佳,但是他真爱莅阳。用情丝绕得到莅阳,终归是件不光彩的事。 潜意识中,他应该避免沾上任何有关情丝绕的事情、避免任何把他和情丝绕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才对,怎么会主动向太子献策对郡主用情丝绕?如果越妃问他:“你怎么知道情丝绕这种酒的?你怎么断定这种酒一定能起作用?你见过它的功效么?”谢玉怎么回答?如果越妃早就知道情丝绕这种酒,又何须谢玉献策呢?


4、也别太夸书版的逻辑性,书版26章的结尾是这样的:在真正坠入梦乡之前,他还想着最后一个问题:“太子潜伏到誉王身边的那个内探,到底是谁?”——你媳妇第二天就要被强**了,你还在操心誉王身边的奸细问题?

评论(81)
热度(51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春江花月 | Powered by LOFTER